duìwèn

对问


拼音duì wèn
注音ㄉㄨㄟˋ ㄨㄣˋ

繁体對問

对问

词语解释

对问[ duì wèn ]

⒈  互相问答交谈。

⒉  古代文体之一。战国时宋玉作《对楚王问》,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,后因名其体为“对问”。

⒊  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。

⒋  指受审问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互相问答交谈。

《三国志·吴志·阚泽传》:“性谦恭篤慎,官府小吏,呼招对问,皆为抗礼。”
唐 陆龟蒙 《复友生论文书》:“未尝干有司对问希品第,未尝歷王公丐贷饰车马。”

⒉  古代文体之一。 战国 时 宋玉 作《对楚王问》,以答问形式抒写情志,后因名其体为“对问”。
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“宋玉 含才,颇亦负俗,始造‘对问’,以申其志。”
范文澜 注引 纪昀 评:“《卜居》《渔父》已先是对问,但未标对问之名耳。然 宋玉 此文,载於《新序》;其标曰对问,似亦 萧统 所题。”
鲁迅 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四篇:“然则《骚》者,固亦受三百篇之泽,而特由其时游説之风而恢宏,因 荆楚 之俗而奇伟;赋与对问,又其长流之漫於后代者也。”

⒊  应诏回答帝王的问难。

北周 庾信 《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》:“无双对问,实踵武於 丁鸿。”
唐 沉佺期 《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》诗:“何幸盐梅处,惟忧对问机。”

⒋  指受审问。

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二三:“周勃 终身有功,后来也下狱对问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二二回:“现有刀子是 宋江 的压衣刀,必须去拿 宋江 来对问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对问"的意思解释、对问是什么意思由中文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,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。

2.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。

3., 他对问题的深刻的洞察力,他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,他在理论上的严密性和彻底性,以及善于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来透视现象的能力,在古代思想家中都是鲜有其比的。

4.他经常失败的原因,就是他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避重就轻。

5.推迟满足感,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,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:首先,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;然后,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,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。

6.所谓智,便是指人们的聪明智慧,所谓谋,便是指人们对问题的计议和对事情策划。智是谋之本,有智才有谋,所以智比谋更重要。

7.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,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。

8.下面有些同志可能主观性强些,你们可能碰一鼻子灰,或者对你们提出的问题不重视,或者对问题见解不同,而且很可能他们的见解是错误的。

9.女人们,只有面对问题时不冲动,才能让爱情不被动!

10.他经常失败的原因,就是他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避重就轻。